育儿经到底该是丛林法则or宽容向善育儿经到底该是丛林法则or宽容向善 家长的困惑 青倪的孩子只有3岁,但她有个非常纠结的育儿问题,应不应该教育孩子丛林法则呢?比如像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这类。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她看到很多父母教自己的小孩,要努力奋斗,要打赢别人,强者才能生存。但又有些人的教育却没有攀比,相对更温情一些,经营善良美好的生活。 而青倪的疑惑并不是单独的,这在很多家长身上都曾有过。 针对解析 这个问题想要说明白其实很复杂,这跟家长一直以来信奉的生存信条有关。 但单单这样一种教育理念选择的疑惑,是可以分析出利与害的。 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世界观是怎么来的? 大体上世界观跟三个东西有关。 第一,是父母的生存环境, 第二,是跟父母沟通的模式, 第三,是自己宝贵的生活经验。 (1)父母生存环境的影响 假如一个人的世界观与父母所赋予的环境有较大关系,就应验了一个很经典的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么,命运的改变就无从谈起。 人其实是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第一次是青春期。第二次是三十岁之前那段脱离父母进入社会闯荡的过程。 一个人的世界观在早期受到父母生存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父母是如何生存,如何获取生存资料的,孩子就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过程。 社会教育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打开一扇窗,较早的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可能。但仅仅是看到,也不能说是脱离依赖。 (2)与父母的沟通模式 其次就是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方式,从方法论的层面实践,让孩子感觉自己到底可以如何获取生存资料。 假如家长怂,那么孩子往往知道用小霸王的手段可以得逞;假如家长宽容,孩子就有机会了解事情的后果想办法沉思。 (3)自己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样的事情其实可能有不同的解法,但孩子往往受到第一次经验影响,就容易对一些事情形成单一但又根深蒂固的判断。 其实凡事没有定法,只不过是每个人生存方式和经验决定了他们相信怎样的成功与生存模式是可行的。 那么,关键问题是孩子应该生存还是友善的? 很多家长只有在明确受到自己教育后果的折磨的时候,才会忏悔说我是错的,大多数时候家长都抱着我执,认为他们的教育就是最合理有效的。 并不是说丛林法则没有用,应该打倒或完全不了解。因为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所以我们和一个信奉丛林法则的人倾囊相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在教育理念的层面应该让孩子了解多样的理念,尝试和思考其中的利害关系。 学会解读出他遇到的每个人是什么心念,并且有对应之策保护自己,而不是家长信奉某一套理论,就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其他的都是假的,或者是不存在的。 让孩子提高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理解和包容,如何与他人共存。家长对孩子要有平等姿态,不能高高在上的去要求他。家长应该启发他们对善与和谐的理解与向往,也要让他们能识别别人的杂念和可能的灾难。孩子最容易经历的挫折不是吃什么大亏,而是跟错误的人浪费表情就会对全世界产生失望。 有些事不是靠勤奋和执着就能感天动地事事如愿的,教孩子如何更加和顺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精力和生活,比教孩子怎么对付潜在的危险我认为更加重要。 优竹教育 好妈妈的好老师
|